符号化

在其最简单的表示级别中,空间数据以点、线、面或栅格的形式存在。但是,表示这些要素及其属性通常意味着要对比地理位置更复杂的事物进行编码。符号化需要对要素的位置及其组件进行编码。它反映了要素维度之间的相互作用、需要显示单个或多个实例,以及需要描述的测量级别。符号化可以显示差值(标称)、等级(序数)或一些数值测量结果(间隔或比率)。符号化可呈现地图上的一系列功能,但必须清楚、简洁且易于地图读者理解。在很多情况下,可将符号化看作以传达含义为目的的地图要素编码方式。

下表显示了一系列方法,可用于修改要素的符号化以传达其不同的含义。逻辑示意图参考了可视变量,您可以通过此方法更改符号以支持预期信息。符号形状的变化表示性质上的差异。符号大小的变化表示数量上的差异。例如,要显示不同类型的点要素的位置,您可以根据定义类型的属性来改变点符号的形状。或者,要显示属性在这些点的量级方面的变化情况,您可以改变符号的大小。这些可视变量以制图信息传达的悠久历史为基础。遵循这些指南可以实现符号特征与要素的定量和定性属性的最佳匹配。

视觉变量线性2.5D真实 3D

间距

间距:点
间距:线性
间距:面积
间距:2.5D
间距:真实 3D

大小

大小:点
大小:线性
大小:面积
大小:2.5D
大小:3D

透视高度

高度:点
高度:线性
高度:面积
高度:2.5D

不适用

方向

方向:点
方向:线性
方向:面积

不推荐

方向:3D

Shape

形状:点
形状:线性
形状:面积

不推荐

形状:3D

排列

排列:点
排列:线性
排列:面积

不推荐

排列:3D

值:点
值:线性
值:面积
值:2.5D
值:3D

色调

色调:点
色调:线性
色调:面积
色调:2.5D
色调:3D

亮度

亮度:点
亮度:线性
亮度:面积
亮度:2.5D
亮度:3D

饱和度

饱和度:点
饱和度:线性
饱和度:面积
饱和度:2.5D
饱和度:3D

显示定性差异和定量差异

选择正确的方法表示要素以准确传递正确的消息,这是使地图有效传达信息的关键。例如,如果您想要显示不同城市(以点符号表示)的人口规模有何不同,则可以更改用于表示点的符号的大小。符号越大表示量级越大,这就是我们的眼睛和大脑处理相对较大符号含义的过程。再例如,如果要表示铁路和高速公路之间的差异,则更改线的大小(粗细)并不会立即显示出二者之间的差异。但是,您可以更改线的形状来显示这两个要素之间的差异。

通常情况下,为符号赋予含义将确定要显示的是定量差异还是定性差异,即,是大小差异还是类型差异。下表给出了一些建议方法,您可以使用这些方法来修改要素,具体取决于要素类型和要显示的内容。一些方法优先于其他方法。

定性定量

首选:色调、形状

非首选:方向、排列

首选:大小、值、亮度

非首选:透视高度、大小

线

首选:色调、形状

非首选:排列

首选:大小、间距

非首选:透视高度、值、亮度

面积

首选:色调、形状

非首选:方向、排列

首选:值、亮度、饱和度、尺寸

非首选:透视高度、色调

2.5D

不推荐

首选:透视高度、亮度、值

非首选:饱和度

3D

首选:方向、排列、形状

非首选:色调

首选:亮度、值、饱和度

非首选:尺寸、间距

比较要素的定性和定量方法